投稿邮箱:dlhllkwx@163.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政领导 | 领导动态 | 媒体看德令哈 | 图片新闻 | 党的建设 | 图说德令哈 | 文化站
柯鲁柯镇  怀头他拉镇  尕海镇  蓄集乡  河东街道办事处  河西街道办事处  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现在的位置: 德令哈新闻网专题专栏德令哈精准扶贫进行时
真情帮助暖民心 精准扶贫解民困
来源: 柴达木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7-09 17:57:24
编辑: 伊登吉力

  德令哈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用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重大要求。依据“1+8+10+3”的政策体系,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将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将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将生态扶贫作为双赢之策,将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有效措施,打出一整套精准脱贫“组合拳”,开创了一条具有德令哈特色的精准脱贫之路。德令哈市荣获全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在2017年度全省绩效考核中,德令哈市荣获全省绩效优秀县市。

    精准施策 畅通路径扶真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德令哈市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首要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制定了18个脱贫计划和方案,33个巩固提升方案,扎实推进“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十个专项方案,“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的18项指标全面完成。

  德令哈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小林说,按照关于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等“六个精准”和“八个一批”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点对点、面对面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且富有成效的精准扶贫措施。

  本着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原则,德令哈出台了游牧民定居、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一揽子辅助政策,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450万元,行业扶贫资金3.6亿元,社会和企业帮扶金533.6万元,援青资金3350万元,全面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开行23.2亿元贷款资金,补齐农牧区水利、电力、交通、住房、通信、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深入落实;累计为115户贫困户发放“530”贷款490万元,使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产业发展或者稳定就业。

  撬起脱贫攻坚“支撑点”,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创新脱贫攻坚“金点子”,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构筑脱贫攻坚“新格局”,资产收益脱贫一批;盯准脱贫攻坚“增收靶”,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夯实脱贫攻坚“保障线”,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一批;提升脱贫攻坚“内生力”,加强教育脱贫一批;筑牢脱贫攻坚“兜底网”,低保兜底脱贫一批;打好脱贫攻坚“绿色牌”,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一批。德令哈市始终将“八个一批”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和“压舱石”,充分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从2016年3月到4月的一个多月间,柯鲁柯镇安康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康军胜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和7户25名贫困群众一起,将原来的8公顷荒滩地变成了的沃野良田,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金秋时节,12500斤藜麦颗粒归仓,除去各种费用,安康村净收入12.5万元,一个从来没有过集体收入的贫困村第一次有了收入,7户贫困户在藜麦田里提供劳务折合工资3.2万元,平均每户收入4500元,加上年底每户1500元的分红,仅藜麦一项,贫困户每户收入6000元。2017年,全村25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如今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获得了务工工资和产业分红,贫困群众不出远门就能实现就近就业,更重要的是通过藜麦产业的发展,让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意志决心。”康军胜高兴地说,“我希望安康村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例子能够给其他村带来一点小小的启示,让全市更多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村大力拓展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凝聚力量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以习总书记“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扶贫先要扶志;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德令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使贫困人口享受到政策扶贫和脱贫自强的红利。

  他们靠政府部门出谋划策制定脱贫计划,靠“530”贷款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致富路,他们就是一个个典型脱贫致富的缩影。2017年,蓄集乡伊克拉村贫困户永花通过“530”贷款项目获得50000元贷款,加上家里的一些存款购买了5头奶牛,在柯鲁柯镇租赁草场干起了奶牛养殖,在售卖鲜奶的同时加工销售奶制品,增加家庭收入。今年,她家的奶牛数量达到了13头,养殖产业发展稳定,她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去年8月,我们搬入了陶尔根家园的新房,终于实现了我们一家人多年的安居梦。”永花说,“这两年家里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通过发展养殖业,加上护林员工资、低保收入、资产收益、合作社分红等收入,我们全家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85元,这个数字是精准识别时的近十倍。”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多次走访和贫困户促膝交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发家致富,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这也让不少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子,大儿子也娶了儿媳妇,家里的牛又多了2头……”尕海镇泉水村脱贫户冶木海买的妻子冶子里哈说着家里的变化,“2016年11月,我丈夫当了护林员,2017年11月我也当了护林员,现在我们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了,家里的土地承包出去了,我们还享受低保,丈夫还享受残疾补贴,这些都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怀。”

  “让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变成致富带头人,这是我的最大的愿望。”尕海镇泉水村第一书记喻运光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补齐了贫困户脱贫收入构成中生产性收入较少的短板,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实现家庭的稳定增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奠定了基础。

  扶贫工作队进村入驻,各部门干部入户认亲结对,爱心企业伸出援手,社会各界组织纷纷行动,一户一户调查确认贫困户。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脱贫政策温暖了德令哈贫困群众的心;脱贫攻坚工作如股股热浪,席卷了整个德令哈地区。各级干部纷纷出谋划策,积极为柯鲁柯镇莲湖村贫困户王生刚家制定了脱贫计划:发展庭院经济(养猪);支持其承包15.34公顷地种小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让他的妻子当护林员;让大儿子王永慧参加免费汽修培训;享受国家到户到人产业发展资金3200元,并帮助其入股到德令哈恒欣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分红……王生刚全家总收入从2015年底的1392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元,增加至2017年底的全家总收入85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要脱贫就不能等靠要,要依靠辛勤的双手自主脱贫,这样才是真正的稳定脱贫。”王生刚说,“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无论如何也要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

  创新模式群众脱贫享红利

  危房改造让贫困户安居乐业;安排护林员岗位,保证贫困户实现脱贫;金融扶贫支持,让贫困户靠产业发展增收;教育扶贫助力贫困学子茁壮成长……创新发展模式为德令哈市脱贫攻坚集聚了发展动力。

  按照“县有扶贫产业园、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三位一体”扶贫产业格局,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投入扶贫资金1500万元,建立以牛羊肉加工、果蔬种植为主的县级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村20个,带动贫困户150户518人。

  在柯鲁柯镇设立精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为贫困群众搭建了涵盖精准扶贫信息中心、精准扶贫服务中心、电商扶贫信息中心等8个服务平台,在土地流转、草场产权交易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获得群众拥护和赞扬。专设贫困户医药费报销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使全市医疗扶贫工作机制更趋合理完善。通过社会化保险方式,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剩余医疗费报销问题。截至目前,“脱贫保”处理赔付案件228件,赔付资金22.8万元,为贫困户脱贫再添一道保障。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扶贫方式。如何通过发展壮大产业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是广大扶贫干部经常考虑的问题。伊明、新堉等龙头企业入驻扶贫产业园,扶持畜牧产业、枸杞精深加工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电商扶贫普及大众百姓。青藏牧神公司推出种植养殖和农牧副产品销售的实体购物和网络销售综合平台,开办农副产品体验馆,农副产品平价网络超市,原生态农副产品实体体验店,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创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模式。信息入户为脱贫攻坚插上了信息翅膀,采取政府主导扶持,通讯企业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模式,实现了行政村通讯网络全覆盖,助力精准扶贫再添新动力。

  尕海镇陶哈村贫困户孟根其木克从救助对象到自食其力的华丽转身。她在今年1月4日写给镇党委的申请中,主动要求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以前相依为命的母亲生病,自己能力有限,万般无奈之下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现在母亲去世了,自己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加之通过两年多的精准扶贫,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我还年轻,不能光等着政府的救助过日子,所以向有关部门提出退出贫困户序列,不再享受低保等扶贫政策,把有限的名额让给更加需要帮扶的家庭。”孟根其木克说。

  政策得力,部门给力,群众受益。德令哈市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齐心协力打好“组合拳”,一套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已经形成,并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得以践行,幸福之风徐徐吹拂着金色德令哈大地的角角落落。(作者:吴婷婷)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德令哈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