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dlhllkwx@163.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政领导 | 领导动态 | 媒体看德令哈 | 图片新闻 | 党的建设 | 图说德令哈 | 文化站
柯鲁柯镇  怀头他拉镇  尕海镇  蓄集乡  河东街道办事处  河西街道办事处  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现在的位置: 德令哈新闻网新闻中心
德令哈:村民有手艺 致富有门路
来源: 柴达木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1-23 17:17:25
编辑: 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讯 在一个只有1044人的村里,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近170人,平均6个村民中就有一个技工,小老板就有三十多人。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新秀村就是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工匠村。

  “在我们村里,每天挣150元的小工不好找,也找不到,挣二三百块的技工多得很。”新秀村新任村委会主任李有军一句话就概括出了这个村的亮点。“我们新秀村的人喜欢包活儿干,钱挣得多,说到底,他们有手艺,有挣钱的本事,也证明了技术的含‘金’量。”

  理着平头、肤色黝黑、语速很快,李有军浑身透着精干、利索。当兵复员后满世界闯荡,虽然离开村子在城里安了家,但他对这片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故土依然有着割不断的感情,自己富了更没有忘记乡亲们。这几年,他每年都带着村民外出打工,2016年,他带着村里100多人,干了一项投资1000多万元的大工程,在龙光、聚光、阳光时代三家生产光伏板的公司做基建干了20多天,平均每人每天收入300元。

  “我这几年都是跟着他外出干活,每年冬天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一个村民插话说,“他当选村委会主任,要忙村里的事,不能带我们出去打工,我们都快‘窝’一个冬天了,今年就没挣到钱。”村里庞大的小老板队伍每年带着百八十个村民进城打工,大家在城里既淘到了金,又接触了新思想,影响了更多村民转变观念,在更广的天地里奔日子。

  新秀村是原德令哈农场二大队改制而建,最初家家户户都是种庄稼靠天吃饭。后来村里来了一批海东地区的调庄户,大多都是手艺人,泥瓦工、木匠居多。技术就是金钱,有技术就不愁挣不到钱。他们就以父传子、一带二、二带三、三带十的方式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匠人,学技术一度成了这个村的新风尚,技工队伍渐渐成了气候。

  李有军介绍说,村里木工最多,有七八十人的队伍,泥瓦工有近三十人,包活的小老板也有三十五六人,大车司机十五六人,最少的电焊工也有近10人。“我们村的技工大多都是家族式的,长辈带晚辈,哥哥带弟弟,长辈们传下来的手艺兄弟们相互学习、相互帮衬。我们村蔡家就是这样的,哥儿几个全是木匠,手艺好得很,这些年做木工活儿都发了家。”

  这几年,已经尝到依靠技术挣大钱甜头的村民更加积极主动,有家族式“传帮带”优势的,就学精学细、精益求精;占不上优势的村民就抓住德令哈市开办“农家课堂”,邀请相关专家、乡土人才把技术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机会学技术,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这几年我们村民实话都挣到钱了,钱包鼓了,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村里80%的人都买了私家车,还有90多辆货车呢。”尽管在市区买了房,长年在外面跑,但李有军对村里的情况还是门儿清,说起村民他心里一本明账,“我们村里的人挣巧钱挣惯了,这几年光伏电站项目多活儿也多,四五个、七八个人搭伙挣钱的很多。”

  村民有了手艺,致富就有了门路。去年新秀村有30%的村民、近三四百人出门干活。记者在村里采访时,村民都说这些年靠自己的手艺、靠跟着村里的小老板外出打工,大家都挣上了钱,平均每户每年都有2万元以上的收入。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德令哈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